风口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风口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汽车运动的时代看似走到尽头-【新闻】

发布时间:2021-05-28 18:57:12 阅读: 来源:风口厂家

汽车运动的时代看似走到尽头

据了解,近几年,各式各样的研究及数据表明,全球汽车需求量已达顶峰,人们对于汽车的热情也开始走下坡路。换言之,汽车的时代或者说是汽车运动的时代看似走到了尽头。

年轻人对汽车失去兴趣

本周的《autocar》中援引了一段福特欧洲分公司汽车设计主管马丁·史密斯的一段话:“现在的年轻人中(25岁及以下的潜在购车者)几乎有三分之一都对汽车完全没有兴趣,而另外的三分之一也仅仅将汽车视为代步工具,剩下的三分之一才是真正对汽车有兴趣和热情。”

上周四的《泰晤士报》发表了类似的担忧,报道中也用具体数字说明了“几年来汽车流通量的下降,揭示了汽车使用量已经走过了巅峰期,并将滑入一个长时间的萧条期”。报道也进一步指出,各国国内人均年旅行距离从2006年开始便不断下降,而现在更是比十年前低了六个百分点。

据报道,伦敦城中央的汽车数量在1990年达到巅峰,而在2000年则锐减了37%。主要原因就是老龄化人口问题,更多的单身人士以及不断激增的家庭工作者(在家工作)和网络工作者,另外就是交通速度降低了8%。这些都导致汽车数量的不断萎缩。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现代城市交通的堵车问题,太长的路程等候时间迫使城市居民更偏向于居住在城市内部,那里有更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这也导致了对汽车需求量下降。

同样的,这种现象也蔓延到了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和比利时,根据9月份的《经济学人》的文章中指出:“在上述发达国家中(F1的重要领土),年轻人相比上一代更愿意晚拿驾照,也更倾向与其他的交通方式。

另外,越来越发达的虚拟社交,网络购物及其他网上活动都极大范围地缩小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当然还要加上拥有汽车的成本。还有,更让人担忧的就是在被称为欧洲赛车文化弄潮儿的德国,无车居民的比例在过去十年内从20%增加到了28%。另据波士顿大学的研究表明,如今的年轻人认为“拥有汽车”的观念就像婚姻一样,和束缚没什么两样,热衷于在星期天抛光爱车已经是不能再老套的事情了。

再来对比下美国的驾照持有人可能会更有启发性:1983年45%的16岁青年都取得了驾照,30年后,这个数字降到了30%以下。有市场调查公司得出结论,年轻一代将汽车视为一种工具,而不是终生奋斗的目标。研究公司KCR得出结论:18-34岁的群众选择通过网络社交来代替实际的面对面交往,这意味着他们不用经常开车出去。

就像《泰晤士报》和《经济学人》所论述的一样,第一世界国家已经达到了汽车持有量和平均里程穿行数的饱和点。我们称之为“peakcar”。澳大利亚学者今年3月份的一项研究也反映了相同的趋势:2011年全球汽车产量达到了创纪录的6000万辆,不过主要销售对象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这些基础交通并不发达的区域。

新技术降低驾驶认同感

当拥有F1赛车文化的国家出现如此严重的汽车使用量衰退,足够让整个赛车圈各支车队管理层不寒而栗了。中长期看来,很多汽车制造商集中精力发展的自动驾驶车辆,则会让现在的情况进一步恶化。根据《经济学人》指出的:“(这些自动驾驶车辆)会加重削弱人们对驾驶的自我认同感,也更加削弱了人们通过驾驶来表达自我的机会。”

这些年很多汽车制造商都退出了F1,比如是宝马、捷豹、本田、丰田。所幸始终推动这项运动发展的重要制造商还留在围场里,比如法拉利、迈凯轮、梅赛德斯和雷诺,但看看这些厂商近来的市场表现,他们早就巅峰不再,有的甚至苟延残喘。

可以预见的是,许多汽车制造商在不久的将来都会被迫缩减规模,减少产量,甚至全身心地投入研发生产自动驾驶汽车。毫无疑问,这将会严重影响它们对于F1,对于WRC和房车赛这些汽车运动的态度。

无论你信不信,中长期来看,赛车运动不再是噪音巨大的内燃机所能主宰的。它们真的不再是未来的宠儿了,也更不是未来汽车的对手。既然整个汽车工业已经开始着手适应未来,那赛车圈里的各支车队和商业团队也都必须适应未来。

现实是,大奖赛的上座率却一直在下降,尽管阿布扎比组委会在赛前推出了大量的促销活动来刺激市场,甚至不惜允许黑市交易来确保比赛前票都能卖完。实际开赛时,上座率只有60%(约4万人)的印度也是类似的情况。马来西亚、韩国和中国的情况稍微好一些。

在中国——这个星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全世界汽车产量最大的国家(2011年中国汽车年常量达到1800万辆,同期的美国和日本分别为860万辆和840万辆),人们对于赛车运动和驾驶技术的兴趣和理解也是相当可悲的,赛车在那里是所谓的“小众运动”根本没有市场。

相比之下,只有550万人口,几乎没有汽车工业可言,甚至连制造300辆玛鲁希亚跑车的合同都不能搞定的芬兰,居然贡献了3位F1世界冠军和六个拉力赛冠军。

在F1、WRC两项顶尖赛车运动中,芬兰人总共拿下了15个世界性头衔。个中原因其实很简单:在北欧国家的冰雪路上驾车无疑是最具挑战性的,驾驶技术不仅仅是北欧人的基本生存技能,更是一种骄傲,一种身份认同。批评一个芬兰人的驾驶技术就像是在鄙视他的人格一样,罪不可赦。

德国更进一步证明了高超的驾驶技能和赛车运动那千丝万缕的联系。德国是著名汽车制造商梅赛德斯-奔驰、宝马、保时捷的发源地,它们全部都赢得过F1比赛。而它大部分高速公路都没有限速。

一直以来,速度飞快的车和汽车比赛总是一对形影不离、同床共枕的好基友。但如果把必须拥有高人一等驾驶技术的条件从赛车运动中拿掉的话,那代价就是观众的热情不断缩水。而观众的热情才真正刺激着汽车运动发展。

但你想象一下,你的下一代看着赛车用电力在PIT里面艰难跋涉的时候,他能有多少热情?无非就是不冷不热地吹着口哨,用似是而非的眼神看着比赛。这段时间估计他宁可去Facebook上扒点新东西了,那显然更有趣,更吸引人。

想想也对,现在的年轻人都找到了新的娱乐方式,很少有人还会三个多小时里目不转睛地关注F1赛车场上的风吹草动。年轻人集体跋涉几个小时只为了看一场两个小时的大奖赛的年代早已成为了历史。

电子方程式是未来?

中国人习惯说:你要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你。而这正是FIA设立新的比赛项目——电子方程式,背后真正的启示所在。明年FIA将举办示范比赛,到了2014年,由FIA全权管理控制的电子方程式将正式登场,而那一年FIA也将大胆尝试1600cc涡轮引擎,这完全不是巧合。

电子方程式由两场25分钟的比赛构成,中间可以换车和电池。比赛适合在城市街道中进行,比如里约热内卢、纽约、巴黎、伦敦、北京、悉尼和莫斯科。街道赛的好处就是能让粉丝乘坐公共交通出行,这进一步减少了比赛所带来的碳排放量。另外,电子驱动能使噪音降低。同时,由于赛车不再需要燃料和散热器,安全性也因此获得提升。狭窄的街道赛则确保了比赛应该相当精彩。

还有,别马上以为这种形式的比赛不适合电视转播,实际上,这种两段式的比赛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今越来越多的channel-hopper(不断转换频道的观众)。如果和传统的比赛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短程多段式比赛更适合新一代的观众,他们可是对印度站,那种无聊透顶的比赛没什么兴趣的。啊,千万不要忘记的是电子方程式Formulae和伯尼Ecclestone的e没有任何关系。

一旦想到满大街飞驰而过的都是电动汽车时,石油大鳄都会止不住地打冷战。但你别忘了,今天众多的年轻人正是明天潜在的消费者,他们面对使用化石燃料的汽车,通常采取不屑的态度,认为那是另一个年代的恐龙。有一位车队经理最近试驾了日产公司新款的电动能源车,他说他的儿子毫不掩饰对电池汽车的兴趣,认为这些电动汽车比他爸爸车队里的超高性能赛车“酷”多了。

面对未来,现在的F1依旧沉溺在过去的辉煌,围场中争论的焦点永远是围绕着可变性的鼻翼,各种奇葩的排气管设计等等这些尖钻刁难的课题。但有多少人真正担心,远离城市好几公里远的巨大看台,每年90%的时间都空闲着,即便到了比赛周末也只有60%的上座率。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持续参与这项运动的成本。F1大奖赛10亿多美元的年收入仅仅和12支车队的预算总和旗鼓相当。问题是,这12支车队还都像是嗷嗷待哺的小鸟一般,需要大量的金钱支撑留在这项运动。

综上所述,不论是专业机构的研究报告,还是围场里的现实状况,抑或机器人构成的流水线工时缩减,汽车已经开始和这个世界逐渐脱节,人类早已失去对汽车的疯狂热爱,汽车在现代人们眼中的价值和微波炉、面包机没什么两样。

假如赛车运动尤其是F1不能及时留意敲响的警钟,那它们便很难在未来的十年中求得一丝生机。甚至即便汽车运动作出回应,它们也面临着完全与世界脱轨的风险。就好比两千年前是马车比赛盛行的年代,但今天你有兴趣看吗?也许1000年后,人类就会开始发掘出亚斯弯码头赛道的遗迹,然后对其肃然起敬,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那感觉就像是我们今天眼中的古罗马斗兽场一样,俨然都掩埋在了历史的风沙之中。

濮阳订做工作服

绥化工服制作

河池职业装设计

平湖定制职业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