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风口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新闻】华夏时报农田水利投资不妨民营官助闽千里光

发布时间:2020-10-19 03:34:21 阅读: 来源:风口厂家

华夏时报:农田水利投资不妨民营官助

中国的农业怎样走向现代化,是一个从农村承包制改革成功后争论了20多年的老话题。今天,在中国经济不断下滑之时,人们常在议论1960年的日本,当时的池田内阁从农业入手拉动内需,创造了低谷期经济腾飞的日本神话。为此,本文专题论述农业问题,希望从中找到中国经济的重振之路。

一、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为什么要从农村起步

日本196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是从农业打开的缺口。池田内阁于1961年通过了《农业基本法》,旨在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收入,使之达到其他行业者的生活水平。该法案亦被视之为日本的“农业宪法”。

具体操作是“三招”并用。一是农产品(000061,股吧)价格的大幅提升,日本政府以“生产者米价”对农民大米进行收购并大幅提价。以1966年到1968年大米生产者价格的国际比较,日本米价为美国的2.7倍,为意大利的2.3倍。大米价格提高后,整个农产品的价格都上涨了;二是借鉴美国农民合作社垄断经营模式,汲取其中“农民主导农业产业”的核心经验,由政府支持的强势农协垄断运作,严格农产品市场的统一管控,让农民借此主导农业生产全产业链经营,真正做到农民收入最大化;三是通过农协对农民进行广泛生产性服务,特别是帮助农民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工商业从业的“多角兼业”,使其在收入逐步提高的同时稳步而大量地脱农入工,从事农业服务、农产品加工,直至脱乡入城。

中国农业在这20年深陷三大困谷无出路:一是从1980年代中后期卖粮难开始,全国农民深陷农业周期带来的价格周期,农民的利益飘摇不定;二是1990年代末大批农村强壮劳动力进城打工,用农民工微薄的收入补贴农村,留守老人耕种乏力,土地开始随意半荒或低价转租;三是政府补贴无效运作,腐败与寻租开始蔓延。

为此,中国的农业现代化首先要向改革要红利,以重组改造农村供销合作总社为核心环节,设立各类品种的专项合作社,建立严格统一管理的农产品流通市场,不仅保价格调周期,而且促流通控产能,同时,推动农民规范有序地进入农业服务与农产品加工。

为了保障这场改革的顺利进行,国家的农业补贴要转化于两个重点领域:一是各级别和各品类合作社的费用开支,二是城市失业人员、福利人群和退休工人的食物券补贴。

二、中国的农田水利建设投资为什么可以民营官助

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是现代农业设施的投入与土地规模的扩大,并在农业产业有利可图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技术软服务的功效。

但是,我国农村承包制长期分割分散土地资源,农田水利设施30年欠账,促使农业只能靠劣质化肥增产,土地与食品质量双重下降。

30年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面缺失,导致我国30年失修的水利和恶劣的农业生态,已经构成中国农民收入迅速倍增的最大阻碍。这一根本矛盾不解决,就无法给农村改革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中国所必须完成的弥合二元割裂矛盾的城乡统筹大业,也就难有成效。

因此,我们在向农村改革要到红利之后,就应当从水利投资入手,从9亿亩有灌溉条件的农田起步,搞4亿亩滴灌大项目、4亿亩喷灌大项目,再向8亿亩无灌溉条件的土地进军,先上水泥渠修建大项目,形成农田水利建设的万亿投资工程。

根据2013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全国耕地20.3亿亩,其中有灌溉设施的9.2亿亩,占比45.1%,无灌溉设施的11.1亿亩,占比54.9%。一半多的耕地靠天吃饭。近40%的水库病险问题严重,近40%的灌溉设施已经损坏,近80%的灌溉耕地只能抗御一般性干旱灾害。

中国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只有成本投入一端,而没有收益获利的另一端,完全靠财政投入,不仅有政府财力不足的问题,而且会滋生腐败流失全民资产。因此,我们主张引入农业水资源“水权交易机制”,用民营官助的市场化方式运筹万亿水利建设投资工程。

据调查,每年中国用水的65%-70%是农业用水,而农业用水中80%以上是灌溉用水。在中国,生产1公斤粮食耗水量高达800公斤。这足以表明灌溉用水的浪费程度,也足以表明可节水的巨大空间。

中国是一个高度缺水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的1/4(扣除那些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不到1/10)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今后的经济崛起过程中,水资源的问题将会是发展的极大瓶颈。因此,水资源无疑是中国经济里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推进耗水最大领域即农业灌溉领域中的节水工程基础建设,无疑是最重要的国家基础战略之一。

今年6月,水利部官员已经公布了中国用水权交易即将在国内铺开的消息,具有中国特色的水权交易已经拉开了序幕。我们认为,水权交易机制应当在用量最大也浪费最大的农业用水领域率先推开,包括水资源产权体系、水资源分类定价体系、用水指标体系、水权交易体系、农田水利投资建设体系、节水设施开发运用及经营体系等等,配之以相适应的农村组织化体系重建,重点在于让投资者有市场回报。

在此基础上,设立民营官助的基金性公司,在国家支持下取得农业水权的运筹权,启动万亿农业投资计划,收一箭多雕之功。

首先这是水资源短缺所迫,且晚做不如早做;其次这也是土地污染严重所迫,灌溉方式的改变有利于缓解土壤板结;其三这还是产能过剩形势所迫,喷灌设备需用钢铁,水泥渠需用水泥;其四这更是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需要;其五这将是提高农民收入与提高我国农业全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三、农村的土地权益市场流转为什么必须三步推进

人们现在谈论农村问题,总是把土地流转与明确产权摆在首位,而且把农民并村上楼、卖宅基地指标当作头等大事,其实这是本末倒置。因为,只有盈利的农业才有土地合并的动力,只有致富离土的农民才会转入城镇生活,或进入城市发展。反之,亏损种地没有农地兼并的动力,而贫困的农民不仅不愿并村上楼,而且因上楼生活而更加贫困。为此,农村的土地是否能够流转,农民的生活是否上楼进城, 取决于农民的离土速度与离土方式。在我们看来,这一过程要分三步推进。

1、借助水利建设与土地连片的工程,可以试行粮食产量份额制,每户农民按面积记录份额,地头田垄道路平整的份额归投资者,连片土地委托专业户统一耕种,推动农民离耕不离土。

2、伴随种地利润的不断攀高,强化土地流转的动力,靠农地价格巨幅提升推动农田流转,并在大农场兼并中造就大批富有的离土农民。

3、完全离土的农民,才有进一步转让宅基地的要求。这时,我们应该规范立法,用市场化的方式实现离耕离土农民的并村上楼,用法制化的方式进行复耕土地指标的转性拍卖。

综上所述,土地流转与明确产权不是解决农业问题的前提,农民并村上楼出卖宅基地指标也不是农民致富的头等大事,只要全面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并在农业利润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上进行农田水利的投资,盈利的农业才有土地合并的动力,致富离土的农民才会按三个步骤流转土地,并在离耕与离土过程中转入城镇生活,直至进入城市发展。

四、农业的上述三层次变局为什么会牵动经济全局

第一,牵住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水权交易这个牛鼻环,带动整个农产品经营的格局改变;一旦农民的平均收入由此而超过城市,就会产生巨大的消费基数,包括日用消费和农产品的生产资料消费,才有可能积累足够的过剩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转移成本”,而产生消费型的转移。富裕的农民子弟会进城买车,租房,甚至于买房生活。这是中国内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这就是“消灭农民工”最有效的方式。而我们现在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用强行涨工资等方法来推动内需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倍增,都是不切实际的。

第二,制造业各个领域中的产能过剩,已成中国经济的最大发展瓶颈。从更宽更广的角度评价,它是不是真的过剩?——一旦农田水利建设全方位投资推动农业产生巨大的增长动力,同样会大量消化拉动城市过剩的水泥钢材等产能比例,更重要的是,富裕的农村会形成大量农产品加工、农业服务、农业的机械化等,也都会产生对应各种产能的巨大需求,拉动城市工业产品的下乡和过剩产能的消化。

第三,这一轮大规模的农田改造-水利建设-节水工程一旦开启并全方位发展,将是中国小城镇发展的巨大机会。因为市场的大量环节和大量经营都必将下沉到农业前端,使小城镇的市场功能和产业功能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和发挥余地。中国小城镇凭借这样的基础建设和产业发育,其前所未有的市场化培育与发展,值得期待。

农民进城的过程大概会有三个步骤:首先是离耕离土的农民进入小城镇,发展各种农业服务业、农业的深加工等等;基本消灭农民工之后,大都市房地产价格飙升,将会推动大量制造业和传统产业向中小城市转移,并同时推动农村过剩劳力从两个方向向新兴城市聚集:一是农民就地转移,进入城市和工业生产;另一方面是已经流入大都市的农民工回流,形成全新的制造聚集地。而富裕的农民会导致下一代农民子弟80后或者90后等不愿回流,在大都市中转入教育消费,在教育过程中坚持打工,同时透明化地提升城市GDP中服务产业比重。(作者为和君创业咨询总裁)

农田水利投资相关政策

7年建172项水利工程

5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同时决定大幅增加国家创投引导资金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会议认为,当前我国推进新“四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对水资源支撑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水利设施薄弱仍是明显掣肘。在继续抓好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同时,集中力量有序推进一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

会议确定,按照统筹谋划、突出重点的要求,在今明年和“十三五”期间(2016年-2020年)分步建设纳入规划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工程建成后,将实现新增年供水能力800亿立方米和农业节水能力260亿立方米、增加灌溉面积7800多万亩,使我国骨干水利设施体系显著加强。一要推进重大农业节水工程,突出抓好重点灌区节水改造和严重缺水、生态脆弱地区及粮食主产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二要加快实施重大引调水工程,强化节水优先、环保治污、提效控需,统筹做好调出调入区域、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用水保障。三要建设重点水源工程,增强城乡供水和应急能力。四要实施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综合考虑防洪、供水、航运、生态保护等要求,提高抵御洪涝灾害能力。五要开展大型灌区建设工程。坚持高标准规划,在东北平原、长江上中游等水土资源条件较好地区新建节水型、生态型灌区。

会议要求,要统筹使用税费、价格等改革措施促进节水增效,加强终端配套设施建设,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使重大水利工程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后盾。

80%投向中小型水利设施

6月12日,财政部、水利部联合下发关于《中央财政统筹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办法》部分条文修改征求意见的函,计提资金将重点投向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

中央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80%将由原来的“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修改为“用于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使用范围也调整为“为解决农田灌溉及排水问题修建的中小型水利工程设施,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必要的量测设施,农村河塘整治及水系连通工程,牧区饲草料基地灌溉设施”。

中央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20%,除了用于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支出外,使用范围还增加了灌区、泵站、水库、水闸等,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开展维修养护必要的仪器设备购置,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和农业水价等改革支出。为了落实灌排工程运行维护经费财政补助政策以及公益性水利工程维护补助政策,将灌区、泵站、水库、水闸、控导工程、堤防等工程的运行管护纳入管护资金支持范围。此外,中央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还将部分用于支持全国抗旱规划等重点项目。

2011年财政部、水利部出台《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通知》,提出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照10%的比例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2013年两部委又出台了《中央财政统筹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定中央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80%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此外20%的资金则用于农田水利设施的日常维护支出。

北京主要治白内障医院

看牛皮癣的医院电话

太原妇科医院哪家治疗好

济南癫痫病医院怎么样